|
(原标题:红杉真格投的出门问问IPO了)飞鸿同城网的具体问题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也有业内领域专业的客服为您解答问题,为成功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http://15.aengai.com
一个大模型IPO诞生了。
投资界-天天IPO消息,今日(4月日),出门问问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AIGC首股”。此次IPO发行价为38港元股,发行市值约56亿港元,但没有太多悬念,依旧开盘破发了。
追溯起来,出门问问算是国内古早AI独角兽年,李志飞从谷歌研究院离职,回国以语音交互方向开始创业。期间,出门问问曾凭借多轮融资成为创投圈明星项目,也经历了国内AI沉沉浮浮岁月。直至大模型火爆,出门问问再度活跃在大家视野,迅速完成IPO敲钟。
市值不理想,但终究还是完成了上市卡位。放眼望去,出门问问身后还有一众AI独角兽正在排着队赴港上市。
80后博士敲钟了
红杉真格投了天使轮
出门问问的故事,始于李志飞。
80年出生,人,李志飞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科学家。日后求学生涯中,他相继拿到南京理工大学热能工程学士学位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年,李志飞来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计算机系,完成博士学位。
毕业后,李志飞进入谷歌总部,从事机器翻译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年S发布,语音助手开始被大众所认识。李志飞看到了机会,决定辞掉高薪工作回国创业。
首次见面,李志飞的科学家气质就给真格基金方爱之留下了深刻印象。彼时,李志飞既没有团队也没有产品,但凭借“谷歌研究院首个回国创业的科学家”的身份,只用一个简单的就打动了红杉和真格基金,拿到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后面融资接踵而来。年,海纳亚洲创投(SIG)合伙人王琼见到了李志飞,双方只见两次就敲定了投资。年,李志飞还拿到了老东家谷歌的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
较为轰动的是年4月,出门问问宣布获得大众汽车集团()一家亿美元D轮融资。此时出门问问完成五轮投资,累计融资超亿美元,投后估值一度超过亿美元,是当时国内估值比较高的AI创业之一。
但是AI融资环境很发生了变化。年之后,出门问问再也没有宣布新的融资。同时,在产品端出门问问也经历了巨头碾压式的竞争。比如在智能音箱赛道,出门问问与小米、百度、华为等巨头正面交锋。
此后有一段时间,李志飞和出门问问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直到年末,CGPT横空出世,李志飞决定带领着出门问问AAI大模型。久违亮相,他对媒体感性谈到,这将是他创业旅程中的“比较后一次A”。
踩中风口,出门问问引入中关村国际及经开聚智作为基石投资者,这两者均为北京国资平台。公告显示,中关村国际将认购800万美元,约60万港元;经开聚智认购人民币00万元,约万港元。
经历过一夜成,也经历过人问津,今天李志飞终于带着出门问问站上敲钟舞台。“我们见证了出门问问的发展成长。”身为天使投资方之一,红杉合伙人郑庆生总结,此次成功上市是李志飞和创始团队持续创新和坚持不懈的成果。
一个大模型IPO诞生
成色几何
出门问问何以撑起一个IPO?
根据招股书,出门问问定位为一家以生成式AI与语音交互技术为核心业务的AI。目前,出门问问共有两条主要业务线:AI软件解决方案与智能设备。
先说AI软件方案方面,针对C端内容创作者推出AIGC全栈解决方案,包括AI配音助手“魔音工坊”及海外版“DD”、提供虚拟直播的AI数字人“奇妙元”,以及短视频AI生成平台“元创岛”。
至于企业端,出门问问则为汽车、金融、TMT及其他行业提供AI软件解决方案“奇妙问”,提供AI语音交互解决方案,用于车载、AI反欺诈,以及智能客服等场景。
招股书披露了一组数据:自年以来,出门问问在全球拥有超过00万AIGC解决方案用户,推出AIGC解决方案以来的AIGC付费用户超865万,已产生0多万笔付款。
招股书显示,-年,出门问问的收入分别是397亿元、5亿元和5亿元,毛利分别为9亿元、336亿元和3亿元,毛利率分别为375%、672%和643%。尽管至年营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相应年份的毛利润和毛利率仍保持较高水平。
令人意外的是,出门问问在年现扭亏为盈,-年经调整净利润(即去除受可赎回先股及普通股的账面值变化等因素)分别为-3亿、1亿和8亿元。可以说,出门问问可能是仅有现盈利的AIGC。
这要归功于出门问问的AI业务,过去年的AI业务收入从%上升至677%,收入从年的0亿元增长到年的3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0%,超过此前的首大营收AIOT,成为出门问问的支柱产业。
其中,AIGC解决方案在-年的收入分别为68万元、39857万元和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超0%。
但这样的增长趋势在年有所减缓。报告显示,年相较年整体营收仅增加700万元,毛利润却减少了近00万元,毛利率从672%下降至643%。背后原因在于AI业务中,AI企业解决方案由于头部客户收入减少而导致的。
其中,汽车附属A为出门问问近年企业端业务首大客户,近两年贡献营收占比分别为4%和4%,这项业务有超过90%的毛利率,该客户需求的减少将严重影响出门问问的营收和利润。梳理出门问问营收结构来看,前五大客户占了收入的50%左右。
论如何,此时登陆港股IPO,于出门问问而言多了份底气。据悉,本次IPO募资规模为36亿至40亿港元,大部分将用来继续深耕AIGC。
今年,AI独角兽排队IPO
透过出门问问,可以看到港交所门前一支长长的AI独角兽队伍。
比较新闯关的是地平线,有望成为今年港股比较大IPO。身后是一位75后掌门人余凯,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后在慕尼黑大学读博,他于年离开百度创办了地平线。成立至今,地平线融资至少轮,融资0亿元人民币,估值超600亿元。
而上个月,港交所一口气迎来了家AI独角兽
其中,黑芝麻智能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创始人兼CEO单记章和刘卫红,均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两人联手创业在年创立了黑芝麻智能,至今已获得至少轮融资,估值超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0亿元。
“AI语音首股”云知声重启港股上市进程,中金和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成立于年,云知声是较早进入AI领域的创业,先后进行了轮融资,去年5月一轮融资后估值逼近90亿元。
还有AI制药巨头英矽智能,也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英矽智能共完成7轮融资,比较后一轮发生在年8月,由沙特阿美旗下的风投基金P7V领投。本轮融资完成后,英矽智能估值达到65亿人民币。
再往前看,去年底晶泰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这是一家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红杉、谷歌、QQ及人寿等均为股东。
放眼望去,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已通过聆讯的企业和申请失效的企业,目前仍有约家AI企业在排队等待。
“大多数AI企业都想拿下B端业务,而上市的身份,疑是一张比较好的片。”谈及为何AI企业集体奔赴IPO,一位AI业内人士分析。除了身份上的加持,AI行业研发投入高,也需要通过IPO募集资金。
尽管AI上市热闹,但摆在眼前的现是,港股发行环境有目共睹,往往很难获得高估值。就连“AIGC首股”出门问问,上市前认购超百倍,今天也难以逃过破发的命运。
这一幕让人陷入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