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谈一谈我国科学家新突破!有望推动微型机器人大范围开发和应用

[复制链接]
查看: 10|回复: 0
发表于 2024-6-2 12: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灾后救援、大型机械装备检修等场景,仿生机器昆虫大有可为,业界一直在寻找适配的高效动力系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现微型动力技术新突破,并基于此研发出一款仿生昆虫,现了昆虫尺寸(2厘米)机器人的脱线可控爬行。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正是因为汽车装配生产工艺供货商的迅猛发展,所以给行业也带来了新的契机。KUKA Center德国库卡智能工业机器人一站式供应服务商,焊接机器人公司.基于KUKA工业机器人软件服务系统技术,提供工业4.0,工业智能机器人成品、非标自动化设备、备品备件及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及售后、培训等服务。https://www.kukacenter.com/series/5



图为北航科研团队研发的微型机器昆虫。(受访者供图)

置身一堆小石块儿间,这款四足机器昆虫行动矫健、穿梭自如,仿若甲壳虫。文章共同通讯作者、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闫晓军介绍,该机器昆虫身长2厘米、宽1厘米、重6克,垂直投影面积仅两个指甲盖大小,具有速机动、高载重、线可控等特性。

尺寸虽小,五脏俱全。其中,动力系统是机器人的心脏。普通机器人通常靠电动机驱动,对供能要求较高,而微型机器人内部空间不足以承载大容量电池,需外接通电线持续供电,其自由移动因此受限。北航科研团队历经多年研究,开发出基于直线式驱动、柔性铰链传动的新型动力系统,让微型机器人成功摆脱电机与外接电线。

在机器昆虫内,我们植入了能源、控制、通讯和传感系统。直线式驱动器将体内小型电池输入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向外输出机械振动;柔性铰链传动机构,将机械振动转换为机器昆虫腿部的周期振动,进而带动整个机体现高频弹跳运动。团队成员、北航助理教授刘志伟说,通俗讲,体内微型电池完成电生磁,促使一旁的磁铁振动,再带动腿部关节运动。

北航博士生、团队成员詹文成介绍,科研团队还图片了仿生奔跑步态,通过机器昆虫步频和步幅的自适应调节,现高载重下速爬行;提出基于机器昆虫双腿振动频率差的控制方法,现运动轨迹精确控制。

闫晓军表示,这一微型动力技术的成功研发,有望推动微型机器人大范围开发和应用,助力灾后搜救、大型机械设备和基础设施损伤检测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游趣生活

  • 反馈建议:麻烦到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游趣生活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3003585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