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洞察同仁堂第4个IPO来了

[复制链接]
查看: 10|回复: 0
发表于 2024-6-2 13: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同仁堂第4个IPO来了)飞鸿同城网的具体问题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也有业内领域专业的客服为您解答问题,为成功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开端!http://45.aengai.com




一个老字号要IPO了。

投资界获悉,北京同仁堂医养产业投资集团有限(简称“同仁堂医养集团”或“医养集团”)计划在香港主板进行首次公开募股。据悉,同仁堂医养集团是同仁堂集团旗下全资二级集团,年正式挂牌。

算下来,今年正是同仁堂355岁诞辰。沉浮百年,同仁堂仍在寻找新的突破。如果此番IPO顺利,同仁堂也将迎来自己的第四家上市此前,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已经上市。

而在它面前,正站着一条长长的老字号IPO队伍。

百年同仁堂

第四个IPO要来了

此次冲刺IPO的,是同仁堂医养集团。

时间回到年,同仁堂成立了产融结合平台与新领域培育平台北京同仁堂投资发展有限责任,以布局医疗养老大健康领域。随着这一业务不断扩大,年,同仁堂在原投资的基础上深入整合了系内相关资源,同仁堂医养集团由此诞生。

这是同仁堂“1+N”大健康产业业务版图中的重要一环。根据当时公告,医养集团的目标是通过发展医疗、养老、内购电商、培训、膳食五大业务领域和先进的管理,打造中医特色大健康生态圈,努力在五年内使集团规模成长到五十亿级别,现从“药”到“医”、从治疗到健康的转型。

彼时,医养集团旗下医疗投资发行了医疗产业基金,盯上中医药并购扩张。随后,医养集团便开启“买买买”模式:年,医养集团收购了当时全国比较大的单体医馆义乌溪堂,又通过同仁堂转让,将其第二中医医院及南环中路药店的49%股权收入囊中。

比较近一笔收购发生在今年2月,医养集团花费90万元完成了对老字号中医万承志堂子上海承志堂的股权收购。如今,医养集团在医疗领域已托管、划转、并购4家专科中医院,近家社区医院,辐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浙江等地。

线上业务同样火热。年,其互联医院“同仁堂中医”顺利通过审核并上线运营,全面启动“互联+中医”诊疗业务。另一边,医养集团内购电商新平台也在年正式上线,计划全面现线上线下多层级、全周期的医养结合,形成康养生态圈。

透过企查查,可以看到背后除了个人股东以及同仁堂集团,还包括同仁堂养老投资及北京国管分别管理的四支基金,前者成立于年,由北京同仁堂集团携手中原高速、太阳纸业等投资者共同设立,规模约亿元,计划用5-7年时间打造北京同仁堂健康养老全国连锁运营项目。

犹记得一年前,同仁堂集团所属家上市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国药共同缔造了合计市值突破00亿元的高光时刻,但在今年初集体回落。如今,同仁堂系第四个IPO要来了。

比较“硬”老字号如何炼成

同仁堂的故事源远流长。

始创于69年,同仁堂在一众中药老字号中疑比较负盛。创始人乐显扬出身铃医世家,曾任太医院吏目,清康熙八年时辞官回乡悬壶济世,并开张药室“同仁堂“,字出自《易经》:和同于人,宽广私,应天顺人,是以大有。

此后,同仁堂经由几代人接手继承。几经变迁浮沉,还曾险些举债破产,但“同仁堂“的招牌依旧完好保留下来,同时留存了大量重要配方,“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更是流传至今。

新成立后,同仁堂率先开启市场化改革。到了59年,同仁堂全年总产值5万元,产品583种,这一数字惊人。92年,北京同仁堂集团成立,并在5年后登陆A股,走上资本化道路。随后,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国药也各自分拆,赴港上市,现代化的同仁堂格局就此形成。

一路走来,同仁堂并非一帆风顺。年后,同仁堂曾陷入一段时间的低谷,不仅营收净利润增速放缓,更是在年出现十年以来首次业绩下滑。期间,其下属子还被曝出蜂蜜产品质量问题,甚至因此被罚款、撤销奖项,内部管理体制受到质疑。

同时,同仁堂也因产品稀缺性和差异化不足饱受诟病,一度被外界视作“吃老本”“靠着祖传秘方过日子”。

痛定思痛,随后同仁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调整人员、组织架构、渠道策略、营销方式等,重新擦亮金字招牌。年,营收利润双双恢复增长,甚至再创新高。

另一边,同仁堂似乎也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年,同仁堂跨界推出“中药养生咖啡”,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迅速走红这一产品,来自旗下品牌知嘛健康,针对当下崛起的Z世代群体,瞄准“朋克养生”这一话题布局大健康零售业务。随后,同仁堂还入局奶茶、餐饮业。

同仁堂也引领着中医出海浪潮。年,同仁堂国药在海外市场全年增速同比达到了3%,成为特殊时期营收增长的重要动力。如今,同仁堂国药的门店已经超过0家,遍布个及地区,形成广泛的全球化络。

不久前,同仁堂交出一份答卷:年,同仁堂全年营收861亿元,同比增长6%,归母净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92%,旗下心脑血管类、补益安神类等产品销售成绩亮眼算下来,这已经是同仁堂连续年现营收、净利润双升,持续0年领跑中药市场。

老字号们排队IPO

何去何从

放眼望去,老字号IPO已经排起队伍。

比较新案例是上个月,腊味老字号荣业食品向美国证券交易会(SEC)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计划纳斯达克上市。源自清朝光绪年,荣业食品历经四代,流传百年,以广式腊味系列产品为主,在我国腊肉产品市场份额中列前茅。

独有偶,今年初中医品牌宏济堂进行IPO辅导备案,再次备战IPO。始创于年,宏济堂是我国首批中华老字号,曾在新板挂牌并谋求借壳上市。

而去年9月,民生健康登陆创业板其控股股东民生药业,前身为成立于年的同春药房,是国内比较早的四大西药厂之一。

再往前看,国民百年品牌五芳斋几经坎坷,终于在年登陆主板,成为“粽子首股”。

历经沧桑的老字号们为何排队IPO原因不外乎几点:早些年,上市更多是老字号满足社会价值的诉求。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老字号企业是因绩效或发展未达预期,希望通过上市扩充资金、提升价值。当然,企业上市后可以对外投资并购,对于历经百年,亟待创新突破的老字号们来说,更是寻找第二曲线的好机会。

但是,这一条路并不好走。自去年开始,随着IPO阶段性收紧,不少企业接连撤回IPO,其中就包括不少为人熟知的老字号品牌。

比如陕西汉王药业,起源于37年的“广泰和”药店,冲刺IPO一年后主动撤回;传承0余年的山东德州扒鸡,同样是主动撤回材料;还有百年制茶世家八马茶业,撤回申请文件。

际上,上市也并非高枕忧。纵观已上市的老字号们,在同样的市场中却迎来了不同的命运。一个典型案例是400年刀剪品牌张小泉,于年登陆创业板,但上市即巅峰,此后股价持续下滑,更是因产品质量风波四起,一度被列入需要整改的老字号品牌单。

在这之前,家喻户晓的狗不理包子,年因市场、质量等原因宣布退市,留下一个落寞身影。

说到底,上市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游趣生活

  • 反馈建议:麻烦到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游趣生活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3003585号-2 )